当前位置: 首页 健康园地

【鄄医健康科普】肠道里“危险的山洞”,一文带你认识肠憩室!

警示案例:68岁的曹先生一向身体健康,但最近却因不明原因持续感到上腹部疼痛。起初,曹先生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。然而,某日在家庭聚餐中饮用少量酒水后,他的疼痛加剧,并迅速扩散至整个腹部。因此,家人急忙陪同他前往鄄城县人民医院求医。经过门诊检查,曹先生被诊断为“上消化道穿孔”,随即被转入普外科一科接受治疗。高贤锐主任对曹先生的检查报告进行了详尽的分析,并考虑到他的整体健康状况,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后,决定进行腔镜下腹部探查手术。手术中,医生们成功发现了导致消化道穿孔的元凶——原来,在距离回盲部大约30厘米处的小肠憩室发生了破裂,形成了肠憩室穿孔。这个小肠憩室的破裂,就像是在肠道里形成了一个“危险的山洞”,不仅引起了剧烈的疼痛,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。

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肠憩室病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,但其实它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。今天,就带领大家了解肠憩室病的成因、症状以及日常预防护理措施。


肠憩室概念


所谓肠憩室指的就是在消化道内壁上形成的圆形囊袋状小室,简单理解就是“鼓了个包”。就像汽车轮胎一样,受损薄弱的胎侧会向外鼓起。同理,肠憩室也是继发于肠腔内压力的增高,迫使黏膜经肠壁肌肉的薄弱区向外突出。肠憩室一般均无症状,症状的产生与憩室及其出口的大小、位置等有关。可出现轻微腹痛、消化不良、便秘或腹泻等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梗阻、出血和穿孔,当憩室伴有结石或肿瘤时可有局部压迫症状。


肠憩室的形成原因

➤ 高压状态:长期的肠道内压力增高是肠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。这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,如经常食用高纤维食物,或者饮食中缺乏足够的水分,导致肠道内容物难以顺畅通过,从而增加了肠壁的压力。

➤ 肠壁结构薄弱:肠壁肌肉层的薄弱区域更容易形成憩室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肠壁肌肉可能会逐渐变得松弛,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肠憩室。

➤ 遗传因素:部分研究显示,肠憩室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。家族中如果有肠憩室病的病史,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。

➤ 习惯性便秘:长期便秘会导致肠道内压力持续升高,进而促使肠壁薄弱区域向外突出形成憩室。

➤ 感染和炎症:肠易激综合征、肠道慢性梗阻及炎性肠病等因素,都可能会引起肠腔内压力变化,从而导致肠憩室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。


肠道憩室的危害

➤引发肠穿孔及腹膜炎:肠道憩室是肠道多长出来的一部分组织,如果憩室较小,患者没有其他不适症状,此时机体通常不会受到其损害;如果存在感染的症状,则一般抗感染治疗即可。如果憩室较大,患者出现间断性腹痛,患者则需要进行治疗,因为有时炎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肠道憩室穿孔,这时肠液及粪便可能会流入腹腔,而导致腹腔内严重感染,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腹膜炎,危及生命安全。

➤诱发肠梗阻:如果是乙状结肠憩室,患者可能会出现肠梗阻,主要是不完全性梗阻,肠梗阻是由黏膜水肿及粪便干结造成的,如果并发结肠炎症,可转为完全性肠梗阻。

➤形成肠瘘:憩室堵塞会导致憩室炎,而炎症不断加重会使肠壁穿透,形成肠瘘,表现为气尿、粪尿等症状,可以通过膀胱造影、静脉肾盂造影等来发现。


肠道憩室的日常预防及护理措施

➤没有症状的小憩室:无需特别治疗,但要调整饮食结构,日常多注意饮水,保持大便通畅,尽可能预防粪块堵塞憩室而引起炎症。

➤伴发症状的憩室或直径>3cm的憩室: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治疗。同时,在饮食方面,应避免食用过于粗糙、硬质的食物,以免对肠道造成额外的刺激和损伤。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,如蔬菜、水果和全谷物,有助于软化大便,减少憩室受压和炎症的机会。

➤对于已经诊断出肠道憩室的患者:定期进行医学检查是必要的。这包括定期的腹部超声、CT扫描或结肠镜检查,一是了解憩室有无变大或增加,二是看有没有新生病变,以便及时发现憩室的任何变化或并发症。在医生的指导下,患者可能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炎症或预防感染。


总之,肠憩室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紧密合作,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,通过综合的预防措施和适当的医疗干预,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肠道憩室病,减少并发症的风险,提高生活质量。